股骨,外翻,下肢,畸形,向外
提問: 膝外翻就是X腿嗎 問題補充: 女兒13個月了,今天檢查,醫生說膝外翻,請問膝外翻就是X腿嗎?女兒現正學走路,請問需要糾正嗎?如何糾正?膝外翻是什么原因引起呢 医师解答: 膝內、外翻(即O型腿、X型腿)

膝內翻、膝外翻系膝部向外、內的成角畸形。在兒童下肢畸形中比較多見。膝內翻、膝外翻的成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例如:佝僂病、外傷、炎癥、先天性骨骼生長障礙性疾病、腫瘤、脊髓灰質炎及腦癱等,均可引起下肢力線性排列的紊亂,造成膝內翻、膝外翻畸形。有雙側膝內翻,約占l/4,雙側膝外翻約占60%以上。其他為不對稱性的單側膝內翻或膝外翻。這種畸形,常為一些疾病的后遺癥,因此可能同時伴有骨路的扭轉、神經和肌肉軟組織病變,病情復雜。膝內翻的病變多表現在脛骨上端,而膝外翻病變多在股骨下端。
在新生兒及嬰兒的下肢,包括脛骨和股骨,輕度或中度的向內彎曲是正常的。這可能是下肢在宮腔內體位的延續現象。下肢彎曲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脛骨扭轉。兒童正常發育生長過程,如果不出現任何的干擾因素,隨站立和運動的發育,下肢向內彎曲能夠自動地獲得矯正。2~3歲間,下肢出現膝外翻,最終在4~10歲期間,此種碰膝現象也會自動矯正。兒童和兒童,不同時期的下肢力線性排列的生理演化有一定過程。也有人對正常兒童進行臨床及x線攝片檢查,研究脛骨股骨夾角的發育,確定了下肢力線性排列的自然變化過程。男孩和女孩的變化相同。新生兒及1歲以內嬰兒,存在明顯膝內翻,脛骨股骨向內成角15度;1~2歲,下肢變直,脛骨股骨角為0度;2~3歲脛骨股骨向外成角,明顯外翻,然后外翻逐漸變直;至7歲時接近成年入水平;7歲或7歲以上兒童,仍有2%存在相當程度的膝外翻。5歲前膝外翻的發生率沒有性別差異。膝外翻兒童的平均體重比無膝外翻者大。有人認為7歲前兒童的膝外翻可不做處理,除非其外翻程度非常嚴重或發現有原因時,如腎性佝僂病、骨折等造成不對稱性骨骺損傷時,方可考慮治療。
正常人,在下肢伸直位,髕骨向前,兩膝、兩踝應互相靠攏接觸,兩足向前有30度開角,即一側小腿外旋15度。x線片,股骨內外髁關節面的連線稱膝基線,可代表膝關節平面。股骨軸線與膝基線相交,外側呈80度,脛骨軸線與膝基線相交為90度。

膝外翻系膝關節向外翻轉,股骨關節面向外傾斜。兒童足部縱弓尚不健全,足弓平坦,輕度外翻。在2~6歲期間的兒童存在發育性膝外翻,有輕至中度的外翻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膝外翻明顯,兒童走路笨拙,走路時雙膝摩擦,兩足分開。病兒可能使一側下肢沿另一側下肢擺動,以防膝部碰撞。病兒易疲勞,其足尖向內側偏,以使身體重心落在足底中央,即第二跖骨。如果小腿三頭肌和髂脛束攣縮,其足尖則偏向外側,常常出現小腿后側或大腿前部疼痛。嚴重膝外翻,股四頭肌力線排列紊亂,髕骨向外側滑脫。膝外翻兒童體育活動較少,身體往往肥胖。異常的負重關系能使膝內側副韌帶拉長,有時導致退行性關節炎。膝部外側受力大,股骨關節面向外傾斜。
鑒別診斷
如果有下列情況者,應與骨病和病理性膝外翻區別。病變不對稱或限于一側、嚴重膝外翻、病兒身體矮小、有明顯的膝外翻的家族史。
原發性脛骨外翻與脛骨內翻類似,但方向相反,此病不多見。x線片顯示脛骨干骺端外側不規則的骨質疏松,近端骨骺板外側向遠端壓縮。
股骨遠端、腔骨近端的孤立性骨軟骨瘤、多發性外生骨疣、多發性內生軟骨瘤病、亞急性骨髓炎可導致不對稱性生長,造成膝外翻畸形。這些疾病都有明顯的特征性x線表現。
在腎病性骨發育不良的兒童,常出現膝外翻畸形。行腎移植或有效的內科治療,病兒的預后可得到改善,膝外翻嚴重時可影響步態。腎病性骨營養不良的病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應仔細監測下肢的力線排列關系,可在學齡期矯正外翻畸形。
在先天性腓骨縱向發育缺陷病兒,常發生膝外翻畸形。此病可通過測量前后位及側位x線片的腓骨與脛骨的相對長度來診斷。
股骨遠端及脛骨近端骺板外側部分的外傷及早閉可導致不對稱性生長而造成膝外翻。脛骨近側干骺端內側的青枝骨折也可導致膝外翻畸形。
髂脛束攣縮,是神經肌肉癱瘓性疾病共有的畸形,能產生膝外翻。
治療
發育性膝外翻2~6歲的兒童,95%將自行糾正不需要進行治療。特別是病兒行走時足趾向內偏者,則自行糾正可能性更大。如果存在髂脛束或小腿三頭肌攣縮為產生畸形的力量時,應行手法被動功能鍛煉使之伸長矯正畸形。
有時膝外翻持續存在不能自行矯正;或遲至少年時畸形發展,青春期逐漸加重。這些病兒存在過度的膝外翻和足內旋,重力中心落在足第一跖骨的內側。為防止足疲勞,可應用足的縱弓支撐物或用足內側楔形物墊高3~5mm,鞋底中間作成稍具彈性的矯形鞋,同時亦可以改善足趾內偏。
嚴重膝外翻,特別在8歲以下肥胖兒童及病理性膝外翻者,在白天可應用膝外翻矯形器,目的是保護膝關節,防止韌帶不穩,使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外側骨骺免受體重壓迫。矯形器只應用1—2年,夜間不負重時不宜應用。治療無效時,需行手術治療,以學齡期為宜,內踝間距10cm以上時考慮手術。
手術治療 如果病兒骨骺尚有充足的生長趨勢時,可行股骨遠端或脛骨近端內側骺板阻滯術或生長抑制術。但由于骨骺生長速率測量有一定困難,個體差別大以及手術并發癥等,療效難以預測,這類手術臨床很少應用。
截骨術 此種手術的優點是一次將畸形徹底矯正。多數病例采用股骨遠端內翻截骨術或股骨遠端“v”形截骨術。手術容易。療效確切。畸形重者應防止腓神經損傷。
操作方法:膝外翻畸形往往合并膝關節力線在前后平面向上外側傾斜。如果傾斜>10度、膝外翻角>12度~15度時,應行股骨遠端內翻截骨術,即能同時矯正膝關節的傾斜,亦可以防止脛骨近端向外側移位。手術可取股骨內側縱行切口,自膝關節水平向近端延伸10~15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層。從內側間隙解剖股內側肌,向外拉開暴露干骺端和骨骺。術中應用X線監控,首先確定膝關節軸線。必要時,切開膝關節,由內側向外置一根導絲,橫貫關節與股骨遠端關節面平行。然后,在距關節面2~2.5cm處,按測量的外翻角做楔形截骨,壓合截骨面應與關節內導絲平行。在證實外翻畸形矯正后,行Coba板和螺絲釘內固定。切口按層縫合。術后管型石膏固定。一般截骨6周愈合,拆除石膏,膝關節功能鍛煉,并逐漸下肢負重行走。
股骨遠端“V”形截骨術,經股骨前內側切口,經股中間肌股內側肌間進入,注意將髕上囊向下方推開,暴露股骨下端,于股骨骺板上方行倒“V”形截骨,后方皮質切開時要保護好,截斷后“v”形截骨尖部插入截骨遠端的皮質下,防止遠端向后翻轉移位,當截骨端嵌插后,將小腿逐漸內移,達到力線恢復正常狀態,即可逐層縫合,不必行內固定,在保持良好軸線情況下先打一長腿石膏托,待石膏變硬后打管型石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on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