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也不,成了,文人,都是
提問: 什么叫沙龍(描寫歐洲宮廷生活中用到的字眼)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沙龍”一詞一般意為較大的客廳。“沙龍”源于意大利語,指的是裝點有美術品的屋子。17世紀傳入法國,最初為盧佛爾宮畫廊的名稱。日后逐漸流行一種在欣賞美術的同時,談論藝術、玩紙牌和聊天的風尚。法國的文人、藝術家常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里高談闊論。所以“沙龍”這個詞便變為不是指陳列藝術品的房間,而更多的是指這樣的聚會談論的場所了。在17、18世紀時的法國,作為社交場所的沙龍,具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圖書不像現在這樣普及,各種宣傳工具也不發達,一些文人學士往往在沙龍里朗誦自己的新作,沙龍給他們提供了發表作品的機會。人們在沙龍里還傳播信息、制造輿論,從高談闊論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語言,洞察良知。因而沙龍也是觀察人物的好機會。進入18世紀以后,沙龍的性質有所變化,在沙龍里所談論的,主要的不是文學藝術而是政治和科學。有時也有過激的言論,因而那時的沙龍往往成為革命的溫床。不久,由沙龍派生出來了只討論政治問題的俱樂部。現在美術展覽使用沙龍這名字的也屢見不鮮,還有現在的美發店通常都以salon來代表,大致的意思為聚會或是有多人聊天交流的場所 ,在中國多用作美發店的代名詞



沙龍是個來自歐洲的舶來品,其法文SALON的本意就是客廳。某些人在老時間老地方相聚于斯,或談藝術或論時政或者就是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當然,也不是阿狗阿貓都可以隨意進入,林妹妹也肯定不會在此見到焦大。沙龍若是踢足球的干活,大家要么都是中超要么都是甲B;假如是舞文弄墨的,那作品基本都發表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的,發在廠報區報的“自然”不帶。人以群分的沙龍是有著鮮明的檔次和級別的。也可以說,有怎樣的實力就進入怎樣的沙龍。這就是沙龍的一個本相。

雖說沙龍起源16世紀的意大利,走紅于17世紀的法蘭西;可在中國也有相類似的玩法。文人叫圈子,民間則喊作幫啊派啊;后來,又有了俱樂部這樣洋為中用的稱謂。在我的記憶里,比較有名氣的文人沙龍是“二流堂”,資本家的沙龍為“星期聚餐會”。

二十多年前讀大學時,有一次在《新文學史料》雜志看到: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上海一些志同道合且趣味相投的文學青年,定期聚會,交流作品;大家既無情挑刺又互相取長補短。不買賬的,下次攜新作再來。如此周而復始,不少有影響的作家就在沙龍里煉成了。直到今天,對這樣的沙龍,仍然很是羨慕。

說來也怪。凡是能出人出作品的沙龍,凡是能勾得鳳凰來的沙龍,幾乎都有個出色的主持人。就拿老外的沙龍來說,這些優秀主持人還基本上由女生來唱主角。尼儂的沙龍,引來喜劇大師莫里哀和他的班子;夏德萊夫人的沙龍,俘虜了另一個文學大師伏爾泰。絲坍茵沙龍里精致的茶點飲品,不僅讓畢加索、海明威和喬伊斯等大飽口福,同時也喂了一下他們饑餓的靈魂。也有這樣的情形,有的雖不是女主人,但照樣也成了沙龍的核心,吾國才貌出眾的林徽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沙龍問世的五百多年來,沙龍之相也在不斷地變異換貌。有以文以畫以藝術會友的,有成為革命溫床的,有作為前進跳板的,有變成傍大戶場所的,有成了做買賣地方的……當然,也生出不少傳世的風流。用今天的話來說,沙龍是個平臺是個載體;就看你識相不識相,識相就有好賣相。援引一位偉人的話,借助它是可以演出許多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當然,也有憤然告別沙龍而成名的大師,譬如那個凡高。大師離開了他一度迷戀的巴黎沙龍,獨自回到了比爾。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表達了對沙龍的看法:“那里存在友誼、堅強和真摯的愛。也感到了一種可怕的阻力,它消耗了精神的能量。”

這么看來,沙龍就是一把雙刃劍。想想也不奇怪,世上的事物,哪一個不是矛盾的復合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on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